我曾分享過小D第一次參加幼兒園面試的經(jīng)歷,這是小D面試的第一家幼兒園,我們其實兩天前就開始幫她預熱了,告訴她:“小D馬上要去一個學校,那里有一些小朋友會和小D一起玩耍,還會有老師陪著小D一起玩。雖然小D不認識他們,但他們都特別友好,最喜歡玩游戲了?!?/p>
當時,我沒有用“考試”這個詞,因為對于一個不到3歲的孩子而言,她并不明白這個詞的含義,而且我也不想那么早讓她明白。
后來,公眾號后臺有個媽媽給我留言,說我不應該把這次面試定性為“失敗”,這是在給小D貼標簽。我回想了一下,面試回家后,我給小D回顧發(fā)生了什么時是這么說的:
“小D這次的玩耍失敗了,嗯,失敗了。失敗是什么???失敗就好比小D第一次玩滑梯,滑不下來;失敗就好比小D剛會走路時一直摔倒;失敗也好比小D第一次喂自己吃飯時,飯菜都掉在了地上。這些都是失敗。
“失敗時,小D會緊張,坐在高高的滑梯上,看著其他孩子滑下去;失敗時,小D也會傷心,摔跤真的好痛?。皇r,小D還會沮喪、發(fā)脾氣,因為想吃的東西怎么也吃不到。
“這次小D玩耍也失敗了,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去那個學校跟那里的老師和孩子玩了。但沒有關系,就是因為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來小D學會了滑滑梯,而且滑得很快;也學會了走路,知道摔倒時怎么保護自己;還學會了自己吃飯,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了。你看,失敗其實挺好的,沒有失敗,小D就學不會那么多本領。
“我們接下來還要去很多學校,去跟小D不認識的老師和孩子玩。這會讓小D認識更多的朋友,這樣小D就是大孩子了,就能去大孩子的班級上學了,你說好嗎?”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確對小D用了“失敗”這個詞,并且這好像是我第一次對小D說“失敗”。正因為如此,我本能地舉了很多例子來幫助她理解這個詞。那位媽媽的留言引發(fā)了我的思考:說失敗,是在給孩子貼標簽嗎?
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我得出的結(jié)論是,“失敗”是個中性詞,它只是在說明一個事實,而每個人一生都會經(jīng)歷失敗。說“這件事很失敗”,這不是標簽;說“你這個人很失敗”,這才是標簽。
小D面試幼兒園的文章發(fā)出后,很多媽媽質(zhì)疑我,說我當時為什么不引導孩子,孩子小還不懂,當然需要引導,不然孩子總是失敗,只會消耗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些媽媽問:當老師來詢問時,至少需要讓孩子表示友好吧?大家的這些問題讓我思考了很多。
小D的這次面試不是沒有準備的,那天面試時的玩具都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玩的,而且她都能玩得很好。只不過在面試時我沒有做任何的引導。
那天,第一個老師坐下來對小D說:“你要紅色還是藍色的小釘板?”我原本可以說:“你看,這是老師,她想和你玩,你可以說hi嗎?”,我當場的一句引導也許就能讓小D打破僵局,但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不對勁兒呢?這樣的引導是不是一種變相的逼迫呢?所以我當時并沒有說話,只是跟老師打了個招呼,主動說:“老師好,我叫Jessica,這是Dorothy,我是她的媽媽?!毙并沒有因為我打招呼而主動跟老師打招呼,但至少她不再緊張了,愿意在教室里自由活動,尋找自己喜歡的玩具玩起來。
關于幼兒園的選擇,我一直覺得應該是雙向的,老師在選擇孩子,家長也在選擇老師。小D面試的這家幼兒園的確是曼哈頓不錯的幼兒園,我如果幫小D一把,也許小D就能進入這家幼兒園了。但說不定接下來兩年,我就是那個被叫去老師辦公室的家長,原因是女兒在教室不發(fā)言。
我們后來又參加了幾個幼兒園的面試,有幾個幼兒園的老師看到小D不打招呼,就主動進行了自我介紹,而不是馬上進入“考試”模式。這些幼兒園都是好幼兒園,但好的標準下,還是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因材施教,讓孩子最終成為他自己嗎?
育兒路上,為人父母的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害怕,害怕孩子哭,害怕孩子吃不飽,害怕孩子生病,害怕孩子沒進入好的幼兒園、小學,沒考上好的大學。所有的一切的確是源于愛,但因為我們太愛了,所以我們才會對未來產(chǎn)生恐懼,我們害怕自己萬一哪一步做錯,自己和孩子就都輸了。于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讓孩子哭,不讓孩子走路跌倒,甚至不允許孩子玩玩具失敗。因為我們怕失敗對孩子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于是剝奪了孩子學習控制情緒的能力、保護自己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不僅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而且剝奪了父母自身成長的機會。我們從未體會過自己面對孩子“輸”時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就沒有想過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面對“輸”的正確態(tài)度。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估計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第一次發(fā)熱的經(jīng)歷都印象深刻——驚慌、不安、焦慮、擔心。但我相信,只要你親自護理過孩子,有過這樣的心情煎熬,幾次以后就會淡定下來,還會去安慰因為同樣情況而焦頭爛額的新手父母。
這樣的心態(tài)是需要鍛煉的,但是很可惜,父母常常因為害怕而進行了逃避,從而錯過了自我成長的機會。哪有天生云淡風輕的父母,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每個階段都敢于直面問題而已。不敢讓孩子輸?shù)母改?,其實是因為自己輸不起?/p>
從給小D申請幼兒園開始,我就深刻地意識到,接下來我們還要為她選擇學前班、小學、初中,這將是一次又一次考量父母心態(tài)的歷程。既然小D將來一定會有輸?shù)慕?jīng)歷,我不如選擇從當下開始,陪著小D一起去體會“輸”的感受。至少在這個階段,我們試錯的機會成本還不會太大。
我要讓小D明白:輸,只是人身上的一塊瘀青而不是文身,雖然當下會很疼,但這種疼痛只是暫時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前進,才會變得更加強大。小時候摔多了,長大就不怕摔;現(xiàn)在失敗過了,以后才能越挫越勇。
我也要讓自己明白,能夠接受孩子的“輸”,甚至選擇主動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輸”,這讓我接納了自己的無能,也讓我接納了孩子的不完美,而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讓我在她今后的人生路上得體退出。
我很喜歡一句話:心態(tài)不好,其實就是心太小。心態(tài)的“態(tài)”字,拆解開來,就是心大一點兒。我不敢說自己是個有格局的父母,相反,正是意識到自己眼界的局限性,我才要體驗更多的經(jīng)歷。怎樣才算心大?不就是多見識、多經(jīng)歷,這對孩子和父母來說同樣重要。
輸?shù)闷?,才能贏得了!
英語在線翻譯 | 關于我們|網(wǎng)站導航|免責聲明|意見反饋
英語聽力課堂(m.42bites.com)是公益性質(zhì)的學英語網(wǎng)站,您可以在線學習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語等,請幫助我們多多宣傳,若是有其他的咨詢請聯(lián)系gmail:[email protected],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