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既是語言表達的方式,又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提出了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搭建不同類型的支架,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若干策略:搭建導圖支架,使寫作“言之有物”;搭建范例支架,使寫作“言之有道”; 搭建評價支架,使寫作“言之有法”。
關鍵詞:支架;寫作教學;導圖支架;范例支架;評價支架
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構成,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和內核。寫作既是語言表達的方式,又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審視目前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寫作還存在著寫作素材貧乏、寫作要素不明(不明確語言形式的準確性、語篇結構的完整性、要點組織的邏輯性、句子串聯(lián)的連貫性等寫作要素)、寫作評價標準匱乏等諸多問題。支架式教學作為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方式之一,對于優(yōu)化寫作教學設計,加強寫作過程的指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有一定優(yōu)勢,如運用得當,能有效解決目前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提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品質助力。
支架式寫作教學是基于支架理論的一種寫作教學方式。支架原指建筑行業(yè)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它最早由布魯納借用來說明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憑借由父母、教師、同伴及他人提供的輔助完成原本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一旦學生能獨立完成某種任務,這種輔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會被逐漸撤離。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生提供一種概念框架,幫助學生建構對知識的理解,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鮑勤,2007)。
此處所指的支架式寫作教學是指一種為學生在寫作準備階段、寫作過程中以及文章修改階段提供支架的寫作教學方式,即教師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其搭建起不同類型的寫作“腳手架”,從而達成有效的師生互動與合作;學生從借助支持到擺脫支持,在寫作中不斷構建創(chuàng)作的內容,最終提升寫作能力。
因而支架式寫作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開展教學;有效的師生合作與互動;提供的支架呈動態(tài)漸撤。
那么,如何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支架理論,為寫作教學助力呢?筆者擬以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的一節(jié)寫作課為例,談談支架式寫作教學的實踐做法和思考。
1.搭建導圖支架,使寫作“言之有物”
小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指標包含準確表達信息能力、連貫表達信息能力和多樣表達信息能力三個方面。多樣表達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能夠使用多樣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來表達相應內容;二是指表達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造性(黃小燕,2018)。的確,寫作首先要“言之有物”,即要有豐富、多樣的寫作內容。
在小學英語寫作中,話題寫作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指的就是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話題進行自由寫作。這種作文雖然不限制學生的寫作內容,但學生往往不知道寫什么,寫作內容多拘泥于教材,缺乏轉換與重組意識,也不會加工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語言,因此作文質量不高。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將話題作為主干,將聯(lián)想到的詞匯記錄下來,然后對關鍵詞進行擴充。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內容會更豐滿、更多元,從而達成“多樣表達信息能力”的寫作指標要求。
在教學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寫作課時,執(zhí)教教師在寫前環(huán)節(jié)首先呈現(xiàn)了關于自我介紹的思維導圖(見圖1),然后要求學生通過提問獲取教師信息,當被學生問及“Whats your hobby?時,教師順勢導入話題“I like travelling”。接著教師播放了一段關于旅游的視頻,通過欣賞視頻讓學生感受“Through travelling, we can get a lot and we can be better.”的話題內涵。這一思維導圖的運用,一方面快速導入了本課的習作話題A travel plan,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學生對這一話題的表達欲望。
接著,執(zhí)教教師呈現(xiàn)第二幅思維導圖(見圖2),讓學生圍繞A travel plan這一話題,根據(jù)導圖上給出的Who、When、Where、How、How long、What等疑問詞對教師的旅游計劃進行發(fā)問,教師則對學生所提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回應,并在導圖上生成相關信息,最終根據(jù)導圖上的信息用語篇表達的方式呈現(xiàn)了自己旅游計劃的文本信息框架(見圖3)。
然后,執(zhí)教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維導圖2和圖3,讓學生自主觀察并嘗試總結話題A travel plan的寫作內容維度有哪些。思維導圖線條清晰,直觀形象,學生通過觀察,一下就抓住了話題的寫作核心內容,概括出可以用Who、When、Where、How、How long、What等疑問詞引導的相關信息作為“A travel plan”這一寫作話題的主要寫作內容。
為進一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寫作內容的“多樣化表達”,并自主建構寫作內容思維導圖,教師又呈現(xiàn)了一些其他類型的思維導圖樣式給予學生啟迪(見圖4、 圖5),為了促進學生關于話題的豐富、多樣化表達,教師還提供了中外幾個不同城市旅游方面的“資源卡”(Resource Card),通過“資源卡”為學生擴充了該城市的著名景點、地方特色食品、可做的事情等信息。借助教師提供的“資源卡”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建構自己的寫作思維導圖,為后續(xù)的書面表達奠定寫作內容基礎(見圖6)。
最后,教師逐步撤離支架,通過Discuss and write活動要求學生進入獨立寫作階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個人知識融入寫作中,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以體現(xiàn)寫作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真實意義表達目標的達成。
3.搭建評價支架,使寫作“言之有法”
在進行范文解析、指導的基礎上,學生進入獨立寫作階段,但與此同時,教師還需為學生及時搭建寫作評價的支架,讓學生明確寫作標準,形成基于標準的定向寫作,并能讓學生基于標準進行自讀自改、互讀互改。
執(zhí)教教師提出了Be correct、complete、logical、coherent and vivid五個維度的寫作標準(見圖14),通過“完成初稿—教師抽評—同伴互批—自我修改”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引導學生對照標準不斷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從而使整個寫作過程“言之有法”。
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中“評價支架”貫穿始終,學生在“評價支架”這一“拐杖”的支撐下將自己的作品與評價標準、伙伴作品和教師范文進行比對修改(見圖15)。教師抽評是指教師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從段落結構、句法結構、措辭用法、拼寫標點等角度示范評價修改,解決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形成學生互評的仿擬樣板。同伴互批則指讓學生結對或小組合作,對同伴的寫作結合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提出修改意見。通過這樣的互動、碰撞、吸收、自省,學生將形成基于標準的定向寫作與持續(xù)改進的意識和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和思維品質(黃小燕,2018)。自我修改重在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寫作評價標準對自己的習作做出及時的評價與調整,參照范文在語言豐富性、結構完整性、行文邏輯性等方面加以完善,從而使修改的作品更能表情達意,流暢自如。
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有“法”(評價量表)可依,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躍躍欲試,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參與課堂交流和評價修改,呈現(xiàn)出的作品可謂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圖16是學生習作作品中的一例,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為學生搭建評價支架,建立一個兼具科學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能幫助學生的寫作“言之有法”,即基本能體現(xiàn)“準確表達”、“連貫表達”和“多樣表達”的習作評價指標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加強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已然成了當前教育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在英語寫作教學的課堂中,使用支架有利于鼓勵意義協(xié)商和刺激更多的語言輸出。因此教師要勤于思考,精心設計,通過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搭建不同類型的支架,加強對寫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入指導,最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鮑勤. 2007. 支架式模式對應于寫作教學的啟示[J]. 云南電大學報, 9(1): 53—55
范文艷. 2019. 小學英語仿擬式寫作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設計, (2): 42—45
黃小燕. 2018. 小學英語寫作能力指標體系與培養(yǎng)策略[J]. 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 (11): 55—57
萬紅紅. 2016.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失當與糾偏策略[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9): 51—54
袁小麗. 2018.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8): 47
曹偉華,中學高級教師,無錫市小學英語學科帶頭人,梁溪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小學英語研訓員。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支架為媒,助力寫作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