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 學英語,練聽力,上聽力課堂! 注冊 登錄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內容

英語學習:跨文化比較:用“認識—理解—反思”來超越“品頭論足”

所屬教程:英語學習方法

瀏覽:

2021年08月02日

手機版
掃描二維碼方便學習和分享

跨文化比較總能讓人聯(lián)想起對不同文化的評價,進而激活某種孰優(yōu)孰劣的圖式和某種“舌戰(zhàn)群儒”的沖動。我曾看過一個小學高年級的課例,有教學設計;也有課堂實錄。教師設置了生動的語用情境:一個美國小學生代表團將到中國訪問一周,美國學生將和中國學生結伴,住在中國學生家中。交流活動前,中國學生要寫郵件給美國學生,商量每天吃中式早餐還是西式早餐。在本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中餐的各種優(yōu)點,有的說西餐的各種優(yōu)點,交流熱烈,高潮迭起,最后竟發(fā)展成了課堂辯論,讓觀看課堂實錄的人倍感驚喜,更不必說現場的師生又會有怎樣的互動體驗。

觀摩完課例之后,我仔細整理了學生們提到的中餐和西餐的各種優(yōu)點,真可謂思路開闊、包羅萬象——營養(yǎng)成分、個人偏好、文化底蘊等諸多維度均有涉及。唯一遺憾的是,學生沒有就任何一個維度深入探究下去,只是拋出和匯集各種觀點和信息,本質上并沒有進行真正的跨文化比較,沒有產生真正的新知和深思——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似乎仍停留在已有的認知上,只是把已有的認知拿出來,供辯論之用;所謂的比較也并沒有真正發(fā)生,只是將支持中餐或西餐的論據分別擺出來。授課教師在課后反思中也提到由于課時有限,學生們并沒有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很多認識尚處于表層。

課時有限的確是制約因素,但學生認識的表層化或許與跨文化比較中那種單純的評價導向關系更大。如果只是為了通過“舌戰(zhàn)群儒”分出孰優(yōu)孰劣,只是為了“品頭論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真正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對情境產生深切感受、對議題生成深刻認識、對自我開展深入反思,也就談不上在這一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了。如果學生能上網檢索一些營養(yǎng)學的知識,對中餐和西餐進行細致的分析,畫畫圖、填填表、算算數,那么對兩種早餐的營養(yǎng)特點就能有更完整、系統(tǒng)、深入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理解、反思的過程一定能讓學生在跨文化比較的表層活動中,真正發(fā)展識辨、分析、歸納、總結、概括的思維能力。因此,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比較,應注重用“認識—理解—反思”來超越“品頭論足”,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跨文化比較:用“認識—理解—反思”來超越“品頭論足”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


用戶搜索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佳木斯市山水家園二期英語學習交流群

網站推薦

英語翻譯英語應急口語8000句聽歌學英語英語學習方法

  • 頻道推薦
  • |
  • 全站推薦
  • 推薦下載
  • 網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