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開展語篇教學時不僅要關注教材的文本內容,也要關注插圖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整的語篇內容。教師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圖回顧并導入主題,為創(chuàng)設話題語境搭橋鋪路;在新授環(huán)節(jié)借圖分析并分解重難點,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思維能力穿針引線;在鞏固環(huán)節(jié)借圖拓展,為文本重構提煉要點;在遷移生成環(huán)節(jié)借圖遷移,為文本運用錦上添花。本文提出了插圖應用的原則,并通過具體案例來探討如何利用教材插圖優(yōu)化語篇教學。
關鍵詞:插圖;語篇教學;小學英語;教學案例;教材
插圖是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提供了直觀的視覺信息,并作為教學媒體,傳遞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豐富信息。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只注重語言文字而忽略插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插圖,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其記憶,拓展其想象,為學生搭建合理的語言支架,促進學生整體語言水平的提高;而如果插圖利用不合理,則會給學習者造成學習干擾,甚至會阻礙其學習(張弘毅,2010)。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正確地利用插圖,使之在教學中發(fā)揮積極功能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shù)娜∩岷驼{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而合理利用教材插圖就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方面,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插圖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李寒(2019)對一些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分析了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插圖的使用情況。結果顯示師生總體滿意該版教材的插圖,能夠理解大部分插圖,但師生均缺乏插圖使用意識,使用效果不盡人意。符雪妮(2017)通過問卷、課堂觀察和訪談的形式對??谑袃伤W的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了關于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插圖使用情況調查。其中,針對插圖滿意度、認知程度、理解度、使用程度、使用效果等幾個維度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師生總體滿意該版教材的插圖,能理解大部分插圖,但插圖的使用度一般,使用效果平平。由針對不同版本教材插圖使用情況調研的結果可見,當前小學英語教師在語篇教學運用插圖時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雖然近年來教材中的插圖逐漸受到關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插圖的作用還尚待發(fā)掘。部分教師依然保持原有的語言教學觀念,認為語言教學就等于詞匯和語法教學。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運用圖片來輔助教學,更無法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來實現(xiàn)語言習得。綜合來看,對于插圖的應用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 有文本則有插圖,無文本則無插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能將插圖聯(lián)系教學活動,但是他們往往過度依賴于與文字內容相匹配的插圖,而忽視其他圖片,致使語篇學習變成了枯燥的文字解讀,圖片所提供的情境和隱含信息也完全被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的功利性越來越強。這不僅違背了教學初衷,也與當前倡導的“內容整合”思路相違背。
例如,圖1是山科版(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教材)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Lesson 3 We sing here. 的教材內容,圖2是某位教師在區(qū)級公開展示課中執(zhí)教本課時呈現(xiàn)的板書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該教師的板書只涉及教材中的三幅圖片,教材中的第三幅圖片的文本信息“We often draw here.”和圖片都沒有呈現(xiàn)。雖然板書設計看起來比教材豐富了很多,不僅歸納呈現(xiàn)了文本提供的地點信息(where)和活動信息(what),還對文本信息“How nice”進行了豐富的擴充,對每個活動的人物感受信息(how)進行了充分的挖掘,但是語篇教學的完整性卻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
2. 插圖解讀能力不同,意義差之千里
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能注意到插圖的存在,但是對插圖的解讀能力則參差不齊。常見的插圖解讀方式是簡單復述或操練圖片上的關鍵句型和詞匯,但圖片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往往被忽略,學生對前后插圖之間的邏輯關系少有推敲。這種應用方式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插圖有所應用,實際上并沒有實質意義。
例如,圖3是山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Lesson 2 Its snowing. 的教材內容,圖4是省級優(yōu)課獲獎教師在語篇新授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圖。通過教學活動設計圖,我們可以看出插圖在該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復現(xiàn)率很高,教師比較關注教材插圖。但仔細分析每個流程可知,該教師挖掘的信息點有三個:“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Hows the weather there?”。我們通過教師表現(xiàn)的最后一幅圖可以得知,教師并沒有對其內容進行挖掘。
其實教師在挖掘和運用本課的插圖時,還應該融入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啟發(fā)和情感滲透。例如,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Why does Dad call Jenny?”“How does Jenny feel?”。學生思考這兩個問題時可以聯(lián)想到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Jenny 的心理感受,理解Dad對Jenny的愛。然后教師在呈現(xiàn)最后一幅圖片時,引導學生預測Jenny的語言,再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挖掘會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出,提高語言的豐富性,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
結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以及對在教學中應用插圖的現(xiàn)狀和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應該重視對教材插圖的應用與挖掘,有效發(fā)揮圖片的作用,對文本內容進行充分地補充和豐富。此外,恰當應用圖片還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如《基礎英語》作者C. E. ??怂估f:凡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張翠琴,1993)。
在課堂活動設計中應用插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思維,這取決于教師的處理方式。有些插圖需要經過教師加工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诖?,筆者認為,教師在利用教材插圖進行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 插圖的選擇應指向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插圖來呈現(xiàn)單調的文本信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新知。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課堂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插圖的選擇也一樣。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具體的活動設計應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切勿在選擇插圖時背離目標,主次不分,喧賓奪主。
2. 插圖的信息挖掘應層層遞進
應用插圖時要避免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要做到層層遞進,充分挖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將豐富的插圖內容全盤托出,不僅無法幫助學生提高文本解讀效果,反而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因為內容的增多會讓他們覺得無從下手。
因此,在挖掘插圖信息時教師可以采取分層呈現(xiàn)的方式。例如,第一次挖掘可以通過整體感知的方式進行,即通過圖片讓學生對文本形成大致認知,難度較低,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第二次挖掘時可以重點解析關鍵信息,引導學生關注重難點知識,深化對重點知識的認識;第三次挖掘就可圍繞具體細節(jié)了,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補充關鍵信息外的信息,從而讓文本內容合理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整合圖片,從細節(jié)回到整體,思考圖片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促進思維發(fā)展。
這樣層層遞進的挖掘能避免學生在紛繁信息中進行無序選擇,讓學生對語篇內容有了整體和細節(jié)的把握,語言習得和能力發(fā)展也水到渠成了。
3.插圖的信息補充應基于單元話題,促進內容整合
雖然教材插圖總體上內容比較豐富,但單課時語篇的插圖有時還是不夠契合實際的學情,需要教師對部分插圖進行整合,或者補充某些圖片。然而不是隨便選用一張圖片就可以用作內容補充的,教師要充分考慮語篇所在單元的內容結構以及語篇發(fā)展的合理性,充分考慮語篇在教材設計中的結構和內容意義。此外,語篇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往往是基于整本教材設計的。整合、復現(xiàn)插圖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語篇內容,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使他們對人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 插圖的整合分析應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
每一張插圖都不是孤立的。圖片排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考查學生對文本理解能力的題型,該題型難度系數(shù)不低,學生操練很多卻往往收效不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把握圖片之間的關系,沒有圖片梳理意識。如果教師對每個課時的設計最后都能回歸到圖片整合分析上來,即教師分析圖片的關系及順序,如因果關系、并列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那么雜亂無序的圖片就會變成一個個帶有思維標簽的符號,不僅排序問題迎刃而解,就連復述內容也變得更加容易了。
基于以上分析,接下來筆者以山科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Lesson 2 I can dance on Friday.(見圖5)為例,探討如何利用教材插圖優(yōu)化語篇教學。
1. 文本解讀
本單元的話題是“Days of the week”,要求學生能掌握并熟練運用基礎語言知識,教師在此基礎上構建“I can do... on... (weekday)”以及“I often do... on... (weekend)”的語言支架來輔助學生完善自己對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的表達。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由于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了有關工作日及課程的相關表達,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學習有關課外活動的表達。教師將具體情境設定為主人公在學校宣傳欄前就不同海報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學生用“I can do... on...”表達自己在工作日可以完成的事情。
本課既復現(xiàn)了第一課時中從Monday到 Friday的表達,又整合了學生在第二單元所學的與興趣愛好有關的表達。教師將二者在一個新的語境中關聯(lián)起來,從而構建“在具體時間可以完成具體事情”的語言支架。同時,本課的討論能激發(fā)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大大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課時的文本內容簡單,因此可以分為兩條設計主線:
(1)語言結構支架線:引導學生提煉“I can do... on...”的語言表達框架;
(2) 圖片閱讀線:引導學生能夠自主閱讀海報,提煉海報信息要素,如what、when、where。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在匹配文本內容與圖片信息的過程中,梳理不同人物的課后活動信息,在語境中習得本課生詞football、picture以及語言架構“I can do... on...”。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分析第一張海報掌握閱讀海報信息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分析圖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體會并分享校園生活的樂趣。
3. 教學設計思路圖
本課教學設計思路如圖6所示。
4. 教學設計解析
(1)選擇插圖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文本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詞匯和語言結構,還要培養(yǎng)他們對海報的解讀能力。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用到了圖片,其類型和作用歸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圖片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每一次的圖片運用都達成了教學的一個或多個小目標,最終實現(xiàn)了語言輸出和知識遷移的大目標。而且教師不僅運用了本課中的插圖,還結合實際生活,對語篇插圖進行了整合。
(2)實現(xiàn)插圖信息挖掘的層層遞進
本教學設計對語篇主圖的運用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瀏覽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語篇對話,整體感知語篇信息,從who、where、when、what幾個方面大致了解故事。通過四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快速把握語篇發(fā)生的情境,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層:抓關鍵圖,剖析細節(jié)。
教師通過Read and Find活動引導學生抓取主要功能圖——海報,然后學生通過Poster Analysis環(huán)節(jié)不僅捕捉到文本的關鍵信息,還歸納了海報的信息結構(見圖7)。
在了解海報的信息結構后,學生能快速定位海報的信息內容。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張海報的信息,還能自主、快速地實現(xiàn)對所有海報信息內容的習得,這對于其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閱讀也有幫助。
第三層:對比圖片,發(fā)現(xiàn)留白。
在完成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后,學生已經基本讀了兩遍插圖,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圖片中的信息缺失的地方。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Wang Hong這一人物只有圖片信息,沒有任何文本內容。于是,教師拋出問題“What can Wang Hong do?”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探索圖片內容。學生聯(lián)想到之前學過的paper cutting,完成匹配任務。
第四層:整合圖片,梳理內化。
經過以上對圖片的分析對比,學生對圖片和語篇內容都有了掌握和了解,但要實現(xiàn)完整語言輸出還有一定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整合,構建圖片框架。教師需要添加必要的文字提示,以引導學生實現(xiàn)語篇復述。
由此可見,分層運用插圖不僅可以提升信息的完整性、豐富性,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基于單元話題補充插圖信息,促進內容整合
本課的主要目標是梳理不同人物的課后活動信息,而文本內容所呈現(xiàn)的人物信息中,有些包含了What和When兩個方面,有些則不全面。文本人物信息歸納如表2所示。
表2顯示,Wang Hong 雖然出現(xiàn)在了畫面上,但是沒有任何文本信息,語篇的完整性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語言結構來補充。補充人物信息需要整合已知信息,學生觀察四幅圖片,結合之前所學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課后活動有play football、paper cutting、dance、play the piano、draw pictures,除了paper cutting以外,其他活動都已被提及,所以可以推測Wang Hong選擇的課外活動是paper cutting。借助本課所學的語言結構,學生可以順利輸出“I can take paper cutting class on Tuesday.”。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整合已知的人物信息進行補充。如第二單元提到Wang Hong的興趣愛好是play the erhu,教師可以通過呈現(xiàn)相應插圖,引導學生整合教材內容進行補充。
以上提到的兩種補充方式都需要借助圖片分析,而且圖片的選擇和呈現(xiàn)都圍繞著內容展開,并非隨意拓展。這樣才能在減少學生負擔的同時促進有效輸出。
(4)整合分析插圖,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經過了整體感知、海報分析、任務補充,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課的內容。但復述語篇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仍是挑戰(zhàn),因為他們所掌握的內容仍然碎片化,缺乏合理的梳理。此時,教師可通過問題“When does it happen?”“Where are they?”“Why can they meet?”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感受出發(fā)理解、梳理內容,讓文本和圖片的呈現(xiàn)方式更符合學生自己的思維習慣。例如,Li Ming出現(xiàn)在了第1、2、4三幅圖片中,因此教師可以以Li Ming為中心線,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再構,語篇結構圖見圖8。
下課后,Li Ming和Danny來到選修課表前,討論“What day is today?”以及“We can do… on…”。隨后,Li Ming又遇到了Guo Yang,仍然討論了“I can do… on…”。他們離開后,Jenny 和Wang Hong 也來到這里,又進行了“I can do… on…” 的討論交流,每個人都很開心。
經過梳理重構,學生對語篇脈絡的把握更加清晰。教師用時間軸引導學生借助圖片進行輸出,避免了簡單模仿和機械朗讀;學生的輸出體現(xiàn)了他們經過思維訓練后,對語篇再構的過程,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插圖是一種隱性信息,是對文本的補充和延伸,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吳劍玉,2013)。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插圖信息,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階段,而且圖片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語言習得。圖片呈現(xiàn)的豐富信息是文字難以全面表達的,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圖片信息,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信息,引導學生整合語言支架結構,促進學生語言的多樣輸出。在利用插圖信息進行設計時,教師要結合目標選擇插圖,分層、多次挖掘插圖,基于內容整合補充插圖,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促學作用,激活學生思維,優(yōu)化語篇教學。
參考文獻
符雪妮. 2017. 小學英語教材插圖使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冢?海南師范大學.
李寒. 2019.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科書插圖及其使用的實證研究[D]. 曲阜: 曲阜師范大學.
李頌降. 2016. 教材插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究——以人教版七年級教材插圖為例[J].英語教師, (16): 125—128
申曉菊. 2015. 英語教科書中插圖的編選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D]. 重慶: 西南大學.
魏斯娟. 2015. 借教材插圖 創(chuàng)靈動課堂——插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當代教研論叢, (7): 101
魏萬里. 2019. 小學英語教材插圖的使用建議[J]. 教學與管理, (8): 53—55
吳劍玉. 2013. 以小學英語教材插圖為契點的情感教育[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 (3): 26—30
俞良燕. 2019. 例談以教材插圖為支架的小學英語對話教學[J]. 教學與管理,(17): 51—53
張翠琴. 1993. 凡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談語言實驗室教學的經驗[J]. 外語電化教學, (1): 21—22
張弘毅. 2010. 插圖類型與呈現(xiàn)方式對不同認知風格初中生認知負荷的影響[D].開封: 河南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徐曉,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華潤實驗小學英語教師。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如何利用教材插圖優(yōu)化語篇教學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合肥市圣聯(lián)夢溪小鎮(zhèn)英語學習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