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而且幅員遼闊,人力匱乏,但大量的移民還是引起了美國人的不安。其中原因何在呢?一方面是因為移民的數量太龐大了,另外一方面是美國人相信美國有能力同化這些外來移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熔爐”,還有什么種族是美國不能熔化的呢?
隨之而來的事實證明,美國人過于自信,同化外來移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些移民來自世界各地,有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文化,他們雖然來到美國,但并不代表他們就徹底放棄了母國的文化。美國有一百多個種族,各種各樣的人,溫和派、激進分子、狂熱的宗教徒……
美國人很擔心有一天這些移民喧賓奪主,引起社會騷亂,威脅到他們的共和制度和民主政治。再加上外來移民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所有這些焦慮伴隨著媒體的宣傳引發(fā)了美國人的種種“糾結”情緒。一方面,他們依賴移民;另一方面,他們又對移民很不放心。
特別是宗教問題很容易引發(fā)社會矛盾,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排外的情緒逐漸高漲。美國政府開始考慮對移民施加一些限制,1882年,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這是一個帶著明顯的種族歧視色彩的法案,對象恰恰是我們華人。該法案規(guī)定:華工入境不得超過10年,禁止華人加入美國國籍。
“排華”只是一個開始,美國很快就限制東歐和南歐的一些勞工。1885年,國會通過了《禁止輸入契約勞工法案》。1890年,聯(lián)邦政府正式施行移民管制,并設立了移民局。1892年,移民局多出了許多限制條令,譬如:窮人不得入境,一夫多妻者不得入境,傳染病患者不得入境等等。到了1903年,限制更多:麻風病患者不得入境,妓女不得入境,乞丐不得入境,無政府主義者不得入境……
管理越來越嚴,限制越來越多,想進美國變得越來越難。
為了防止移民涌入,美國還破天荒地搞了一次“文化測驗”,不識字不能閱讀的移民一律不得入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文化歧視。美國的總統(tǒng)們大多是一些開明的人,很反對這些政策,但是可惜國會非常固執(zhí),一投票,結果超過了2/3,美國總統(tǒng)也沒轍。
排外主義雖然有宗教、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人口已經激增,不再像過去對勞動力那么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