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百年戰(zhàn)爭是英格蘭因與法國王朝不和而打的一場費時費力的消耗戰(zhàn)的話,那么英格蘭接下來的王朝內(nèi)部斗爭可謂是毫無意義的。玫瑰戰(zhàn)爭的起因并不是什么根本性的問題,譬如亨利二世和貝克特之間的矛盾或者約翰王和貴族之間的矛盾。這場戰(zhàn)爭的原因是愛德華三世兩個兒子岡特的約翰和克拉倫斯公爵(Duke of Clarence)之間對王位的爭奪。
到15世紀50年代時,岡特所屬的蘭開斯特家族(紅玫瑰)已經(jīng)把持王位達半個世紀,他的長子博林布魯克篡位并殺死了黑太子的兒子理查二世。博林布魯克成為亨利四世,接著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亨利五世,然后王位又到了他的孫子亨利六世手里。雖然王位是篡位奪來的,但蘭開斯特家族要求其繼承王位之舉得到了議會認可,而且他們聲稱自己的繼承權追根溯源也有據(jù)可查。
約克家族要求繼承王位之舉可追溯到菲利帕身上,她是克拉倫斯公爵的女兒,克拉倫斯公爵是愛德華三世的兒子,而且他比岡特年長。菲利帕嫁進了邊界地區(qū)權勢很大的莫蒂默家族,而莫蒂默家族的后裔最終成為馬奇伯爵和約克公爵(白玫瑰)。約克家族這一支清清白白,并沒有篡位之舉,不過缺點是母系傳承,早就不起作用了。英國人通常遵循薩利克繼承法,反對女性繼承,但受政治私利驅動,也有人無視這一繼承規(guī)定,此時的約克家族即是如此。事實上,雙方要求繼承王位之舉都不是很合理,根本不值得打一仗。
接下來30年的血腥斗爭所波及的不僅有對立雙方,還有英格蘭的各大家族,其中包括沃里克伯爵(Earl of Warwick)所屬的內(nèi)維爾家族(Nevilles),他們主要居住在英格蘭中部和北部,莫蒂默家族的女兒嫁進了該家族,于是莫蒂默家族和約克家族在倫敦結成了緊密同盟。內(nèi)維爾家族祖上在英格蘭東北部的敵人是諾森伯蘭公爵(Duke of Northumberland)所屬的珀西家族(Percys),珀西家族和他的鄰居蘇格蘭人一樣,其忠心也很難靠得住。蘭開夏郡和英格蘭西北部則是斯坦利家族(stanley)的勢力范圍,而東安格利亞和英格蘭南部是諾??斯簦―uke ofNorfolk)的地盤,后者傳統(tǒng)上站在國王的一邊。
自諾曼人到來之后,各大家族一直在國王的統(tǒng)治下享受著模棱兩可的獨立性。他們擁有城堡和土地,有時候橫跨多縣土地,整片土地的收入都歸他們所有。他們可以隨意招募私人軍隊,當國外戰(zhàn)事需要的時候,國王就不必再親自招募軍隊,不過出現(xiàn)內(nèi)戰(zhàn)的時候,國王就沒有自己的軍隊可用。玫瑰戰(zhàn)爭本質上便是這些家族之間的利益爭奪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時,首領經(jīng)常會吩咐弓箭手“擒賊先擒王,別殺其他士兵”。勝負見分曉之后,勝利方通常會對敵方普通士兵從寬發(fā)落。主角被殺之后,他們的兒子便開始為父報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到最后,雙方參戰(zhàn)的主帥經(jīng)常只有十幾歲。通過處死和沒收財產(chǎn)等手段,貴族人數(shù)迅速減少。在約克郡的哈伍德教堂,15世紀戰(zhàn)士冰冷的雕像矗立在墳墓之上,像是一艘艘拋錨的船,在沉默中訴說著昔日的殺戮慘景。
1454年圣誕節(jié)當天,亨利六世出人意料地恢復神智,約克公爵因此讓位,不過約克公爵并沒有安安靜靜地離去。在年輕的王后安排薩默塞特公爵重返朝政的同時,約克公爵和沃里克伯爵在英格蘭中部集結大量兵力,意在攻進倫敦奪權。薩默塞特公爵率領蘭開斯特家族人馬迎戰(zhàn),1455年3月,雙方在圣奧爾本斯(StAlbans)的大街上打響了戰(zhàn)爭。約克公爵和沃里克伯爵大敗蘭開斯特家族,薩默塞特公爵被殺死。約克家族初戰(zhàn)告捷。
約克公爵成為英格蘭的治安官,他返回倫敦做了病弱的國王的監(jiān)護人。王后瑪格麗特逃走,前往英格蘭北部接管蘭開斯特家族的人馬。1460年,她在韋克菲爾德戰(zhàn)役(the battle of Wakefield)中取得重大勝利,打敗約克家族。對約克家族而言,很不幸的是唯一有望平息英格拉日益混亂局面的約克公爵被殺?,敻覃愄貙⑺念^顱割下來,戴上一頂紙扎做的王冠,然后放在約克城門上,“這樣約克公爵就能俯瞰約克城了”。
隨著薩默塞特公爵和約克公爵開始為父報仇,英格蘭內(nèi)戰(zhàn)的火焰開始燃燒起來。新任約克公爵是18歲的愛德華,他在莫蒂默十字戰(zhàn)役中擊敗了蘭開斯特家族,用鮮血連本帶利報了韋克菲爾德戰(zhàn)役落敗之仇?,敻覃愄亟酉聛泶蜈A了圣奧爾本斯戰(zhàn)役(the battle of St Albans),令敵我驚恐不已的是,她竟然讓只有7歲大的兒子宣判敵方貴族們的死刑。隨著年輕的約克公爵率重兵向倫敦逼近,瑪格麗特覺得自己最好還是帶國王逃往娘家法國的盟國蘇格蘭。
1461年,年輕的約克公爵進入倫敦,身邊陪同的是他那位厲害的表親兼導師沃里克伯爵,沿途一片歡呼聲。盡管約克公爵還不足20歲,但他在當時已經(jīng)是巨人了(身高約合1.93米)。他自封為愛德華四世(1461—1470年和1471—1483年在位),是愛德華三世的合法繼承人。登基之后,他立即率軍北上迎戰(zhàn)瑪格麗特從蘇格蘭重新集結、兵力更強的蘭開斯特家族人馬。雙方在位于約克和利茲之間的陶頓(Towton)交戰(zhàn)。這是英國戰(zhàn)爭史上戰(zhàn)況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役,后人對戰(zhàn)場遺址進行了全面挖掘。據(jù)估計大約有7.5萬人參戰(zhàn),相當于當時英格蘭將近10%的青壯年男性。蘭開斯特家族再次兵敗,滿腔怒火的約克家族宣布絕不留活口。其結果是2.8萬人慘遭屠殺,瑪格麗特帶丈夫再次逃往對其敞開懷抱的蘇格蘭。這一次,約克城門上擺上了蘭開斯特家族士兵的頭顱。
此時,戰(zhàn)爭本應結束。在短短10年間,據(jù)說英格蘭150個貴族家族中有三分之一失去土地,甚至徹底消失。時年20歲的約克公爵當上國王,亨利六世被廢黜并流放。唯一下落不明的是百折不撓、“身體流淌著查理曼大帝血液”的瑪格麗特。她如今把眼光投向了“老盟友”蘇格蘭和娘家法國,證明自己是一位冷酷的領袖和精明的將領。她身邊有名義上仍是國王的亨利六世,另外還握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他們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和繼承人愛德華王子。在法國的幫助下,她在英格蘭北部和約克家族交戰(zhàn),占領了諾森伯蘭郡的阿尼克城堡、巴姆伯格城堡和斯坦伯城堡。1464年,約克公爵用大炮收復了這些城堡,徒留淪為一片廢墟的斯坦伯城堡屹立在諾森伯蘭海岸,直至今日。這一次,瑪格麗特逃往了法國。
在倫敦,愛德華四世尚不夠成熟,個人權力并不穩(wěn)固。更糟糕的是,雖然沃里克伯爵精心為愛德華四世安排了一樁與法國的外交婚姻,愛德華四世竟偷偷娶了一個名叫伊麗莎白?伍德威爾(Elizabeth Woodville)的平民女子,此舉惹惱了和愛德華四世最親密的朋友沃里克伯爵。伊麗莎白是位美人,據(jù)說“她濃密的睫毛下面是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她是諾曼征服之后的首位英格蘭王后,也是首位平民王后。沃里克伯爵自認為是愛德華四世的保護者和朋友,他覺得備受侮辱。愛德華四世賜予新王后所屬的伍德威爾家族8位成員以貴族封號,他們很快在朝廷得到重用,沃里克伯爵所屬的內(nèi)維爾家族的地位受到威脅,這更是令他氣憤不已。
這次危機的后果就是沃里克伯爵于1469年犯下了英格蘭歷史上最嚴重的叛國罪行,他背棄愛德華四世,同昔日的敵人瑪格麗特在法國會師。此舉極大削弱了約克家族一派的兵力,破壞了政治團結。沃里克伯爵將女兒安妮?內(nèi)維爾(Anne Neville)嫁給了瑪格麗特的兒子兼王位繼承人愛德華王子,并慫恿愛德華四世的弟弟克拉倫斯公爵來法國同他站在一起。以法國為后盾的沃里克伯爵使權力的天平重新向蘭開斯特家族傾斜。1470年,沃里克伯爵和瑪格麗特登陸英格蘭,這一次愛德華四世匆忙踏上逃亡之路,投奔法國的敵人勃艮第公爵(Duke of Burgundy)。在沃里克伯爵的保護之下,亨利六世在倫敦重登王位,沃里克伯爵也因此被人稱作“造王者”。
比起昔日逃往巴黎的瑪格麗特,逃往勃艮第的約克公爵更不愿意接受失敗。1471年4月,他率領一支新兵返回英格蘭,在倫敦北邊的巴尼特和沃里克開戰(zhàn)。他在濃霧中絕地反擊,打敗了昔日的導師沃里克伯爵,沃里克伯爵身邊的保鏢悉數(shù)喪命,敵兵將他團團圍住。他被掀開面甲,割斷喉嚨,而愛德華四世沒來得及趕去救他一命。英國人對沃里克伯爵的叛國行為極其氣憤,愛德華四世只得專門派人保護他的尸首不被肢解,他的遺體被送往倫敦圣保羅大教堂安葬。沃里克伯爵經(jīng)歷了玫瑰戰(zhàn)爭,并在此段戰(zhàn)爭中喪命。“造王者”最終被國王打回原形。用沃里克伯爵的傳記作者保羅?肯德爾(Paul Kendall)的話來說:“他并沒有給英格蘭留下深刻的影響。他是一個冒險家?!?/p>
瑪格麗特女王從蘇格蘭發(fā)動突襲,占領了諾森伯蘭的鄧斯坦伯城堡,后被約克王朝支持者占領,最后遭到遺棄。
愛德華四世如今不得不徹底終結蘭開斯特家族的王位之爭。他率軍前往國家西部,瑪格麗特已在那里集結了新的軍隊。1471年5月,他在圖克斯伯里戰(zhàn)役(the battle ofTewkesbury)中打敗了瑪格麗特?,敻覃愄氐膬鹤蛹婧嗬赖睦^承人愛德華王子在戰(zhàn)場上被殺。愛德華四世下令對敗兵格殺勿論,甚至追擊著殺到圖克斯伯里大教堂的中殿,教堂內(nèi)血流滿地,不得不重新打掃清潔。莎士比亞在《查理三世》一劇開始就用雙關語描寫了這個血染的日子:“現(xiàn)在是我們的不滿之冬/在約克的驕陽映照下變成了炎炎夏日?!?/p>
這些話應該出自愛德華四世時年19歲的弟弟理查之口,他是格洛斯特公爵。他很快娶了已故愛德華王子15歲的遺孀安妮?內(nèi)維爾,因而將邊界的格洛斯特土地與英格蘭中部和北部內(nèi)維爾家族的土地合并在一起。一夜之間,格洛斯特公爵成了這片土地上最大的地主,也成為沃里克伯爵的繼承人。1471年5月22日,愛德華四世返回倫敦,為約克家族奪回了王位,瑪格麗特如今淪為他的階下囚。當晚,亨利六世在倫敦塔被害,兇手是當時唯一和他在一起的格洛斯特的理查(Richard of Gloucester)。年老的國王在見證了半個世紀的混亂之后,在瘋癲中死去,又或者如有人所說,“死于悲傷和哀愁”。
愛德華四世恢復了祖先愛德華三世時期的騎士做派。他恢復了在溫莎圣喬治大教堂舉行嘉德勛章授銜儀式的做法。他還成立了一座圖書館,于1476年邀請 威廉?卡克斯頓注12來倫敦刊印了第一份《坎特伯雷故事集》和馬洛禮的《亞瑟王之死》。玫瑰戰(zhàn)爭期間,英格蘭很多領域都有所發(fā)展。商人雖然要供應軍隊,但內(nèi)戰(zhàn)并沒有像百年戰(zhàn)爭那樣對貿(mào)易造成嚴重破壞。倫敦的布商實力很快壯大,后來制定法律規(guī)定社會不同階級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貴族穿金色、紫色和黑色,騎士穿天鵝絨、緞子和絲綢,平民沒有進口布料可用,只能穿英格蘭羊毛所制衣物。
理查三世是最后一位金雀花王朝的國王。即使依據(jù)當時的標準,他仍可算是一位殘暴無情的君主,他的去世標志著紅白玫瑰戰(zhàn)爭的終結。
和平帶來了繁榮,但一些傷口始終沒有愈合。1478年,愛德華四世那位叛國的弟弟克拉倫斯公爵在倫敦塔被處死,他是臭名昭著的沃里克伯爵的同黨。據(jù)說他是被人“淹死在一桶白葡萄酒中”,這可能暗指他有酗酒的毛病。1483年,年僅41歲的愛德華四世死于中風,王后伊麗莎白12歲的兒子接替了他的王位,是為愛德華五世。英格蘭再次出現(xiàn)了一位幼主,他的叔叔格洛斯特公爵是攝政王的唯一候選人。在格洛斯特公爵的支持下,玫瑰戰(zhàn)爭終于達到其血腥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