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lling of a Soul
By Sorley MacLean
A poet struggling with the world's condition,
Prostitution of talents1 and the bondage
With which the bulk of men have been deceived,
I am not, I think, one who would say
That the selling of the soul would give respite2.
But I did say to myself, and not once,
That I would sell my soul for your love
If lie and surrender were needed.
I spoke this haste without thinking
That it was black blasphemy and perversion3.
Your forgiveness to me for the thought
That you were one who would take a poor creature
Of a little weak base spirit
Who could be sold, even for the graces4
Of your beautiful face and proud spirit.
Therefore, I will say again now,
That I would sell my soul for your sake
Twice, once for your beauty
And again for that grace
That you would not take a sold and slavish spirit.
1. prostitution of talents: 出賣才能。這是詩中提到的“世界現(xiàn)狀”的一種表現(xiàn)。prostitution:賣淫,濫用。
我乃同世界現(xiàn)狀抗?fàn)幍脑娙耍?/span>
反對出賣天賦,反對奴役,
多數(shù)人仍然被蒙在鼓里,
我想,我還不至于會相信
出賣靈魂能夠緩解痛苦。
但我的確說過,還不止一次,
我將為了你的愛出賣靈魂,
假如你的愛需要我撒謊和放棄。
我匆出此言,卻沒想到,
它是邪惡的褻瀆和墮落。
原諒我擁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以為你能接受一個可憐蟲
和他軟弱卑微的靈魂,這靈魂
可以被出賣,即使是為了
你漂亮容顏與驕傲靈魂的高貴。
因此,我現(xiàn)在再次公布,
我要出賣靈魂,為了你,
出賣兩次,一次為你的漂亮,
一次為你的高貴,你那決不接受
出賣了的奴性靈魂的高貴。
索利·麥克林 (Sorley Maclean, 1911-1996) 出生于蘇格蘭北部的拉阿瑟島 (Raasay),畢業(yè)于愛丁堡大學(xué)。他的家庭使用當(dāng)?shù)赝林Z言蓋爾語 (Gaeli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他在北非服役,三次負(fù)傷。194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用蓋爾語寫成的詩集,對推動蓋爾語在蘇格蘭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復(fù)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晚年他居住在蘇格蘭西部的斯凱島 (Isle of Skye) 上。他的詩歌全集《從林地到山脊》(From Wood to Ridge)于1989年出版。
《出賣靈魂》是一首愛情詩,但它不是一首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情詩。它不描寫海誓山盟,白頭到老;它不描寫愛人的傲慢和失戀的痛苦;它也不規(guī)勸愛人珍惜時光,及時行樂。它的題目倒使人想起了歌德的《浮士德》(Faust)。浮士德博士把靈魂賣給了魔鬼,以換取24年的人生享受,包括愛情的滿足和無窮無盡的知識與財富。
在這首詩里,戀人出賣靈魂也不是因為墮落。相反,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與世界上的一切不公平進(jìn)行抗?fàn)?,反對奴役,反對墮落。他出賣靈魂只是為了換取她的愛。他像現(xiàn)代的浮士德,為了愛情不惜一切代價。
在詩歌的開始,戀人認(rèn)為,針對世界上的種種丑惡,出賣靈魂是于事無補(bǔ)的。因為這不會減少人們的痛苦,也不能消除世間的丑惡。因此,他不會以出賣靈魂的方式去拯救這個世界。但是,緊接著,他筆鋒一轉(zhuǎn),指出了一種例外,宣稱假如是為了她的愛,他倒愿意去做一次大膽的嘗試,出賣他的靈魂。
作為戀人,他不顧一切地去贏得愛情也許體現(xiàn)了一種真情。對于一位女性來說,這也許代表了一種難得的忠誠,因為只有愛到深處,才會為愛去獻(xiàn)出一切。雖然用這樣的方法表達(dá)愛顯得有些極端,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反映了戀人迫切的心情和他對愛的忠貞不渝,以及他為了愛寧愿犧牲一切的決心。
但是,說完此話之后,他忽然又意識到自己的誓言還可以有另一種解讀。那就是說,假如她接受了一個出賣靈魂的人,那么她本人也不可能擁有高貴的靈魂。因為高貴的靈魂必須配以另一個高貴的靈魂。因此,即便他為了她出賣靈魂,她也不可能接受他。在此,戀人的口氣中有一種無言的抱怨:那就是,假如她橫豎都不能接受他,她的態(tài)度是否有點過于傲慢?
最后,戀人宣稱,即使是如此,他也要出賣他的靈魂。此舉不為回報,不為自我滿足,只為贊美她的美貌,只為襯托她的高貴。這里,戀人執(zhí)意要“出賣靈魂”的舉動似乎有一點變味了。與其說他在這里是贊美她的“高貴”,倒不如說是抱怨她的“高傲”。其中所帶有的那一點諷刺,暗示了懷疑此舉是否值得。
這首詩在內(nèi)容上有著反叛的精神,在形式上使用了非傳統(tǒng)的自由詩。它雖然每一小節(jié)分為五行,但是基本上沒有押韻,在節(jié)奏上也沒有遵循嚴(yán)格的格律。因此它的形式和內(nèi)容也是互相呼應(yīng)的。
4. grace: 原意是“美麗”,此處可理解為“高貴,矜持”。
3. blasphemy/#bl*sf2m!/ and perversion: 褻瀆神靈和違反常情(的言辭或行為)。“出賣靈魂”是對神靈的褻瀆和一種反常的行為。
2. respite: 延緩,緩解。在此指緩解“世界現(xiàn)狀”所造成的痛苦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