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diom comes from the above story. It means being in a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at the end of one's tether(范圍,栓繩) .
戰(zhàn)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會對他不利,于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diào)到邊關(guān)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fù),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并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愿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于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fā)胡子全白了。后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jīng)過五次戰(zhàn)爭,終于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尸體,親自鞭尸。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后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