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該怎樣閱讀呢?首先要克服閱讀的不良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們存在的不良的閱讀習慣常見如下:
心譯:讀一句,心譯一句,句句必須翻譯成漢語進行理解,使閱讀多了一個轉(zhuǎn)化的過程,耽誤了時間;
點讀:閱讀時總是用指頭或筆尖等指著單詞,移動到哪兒才讀到哪兒。長期這樣,怎樣養(yǎng)成一目十行的速讀能力?
逐詞閱讀:一個詞一個詞地閱讀,生怕漏掉一個單詞。其實,一個句子表意主要靠實詞,虛詞意義不大;所以要重在看實詞,通過實詞迅速猜出句意。
見生即查:閱讀時遇到生詞就查字典,認為只要沒有生詞,便可理解文章;
出聲或者唇讀:一邊看一邊念念有詞,或者嘴唇跟著動,看似默讀實際上變成了誦讀。
以上的不良習慣要么會打斷閱讀思維的連貫性,要么會破壞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而它們最大的害處就是降低了閱讀速度??荚嚂r要求30分鐘完成4篇文章,平均到每一篇大約只有7分鐘了(當然考生可以根據(jù)文章難易稍做調(diào)整)。很多學生都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結果耽誤了做其它的題。所以,常聽到同學們抱怨“其實試題并不難,只是時間不夠”。這都是不良的閱讀習慣造成的惡果。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以意群為單位,成組掃讀。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怎樣快速獲取信息呢?就是要通過掃描的辦法,以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
分清意群,預測句意,是閱讀能力的基本體現(xiàn)。英語閱讀時要以意群為單位,而非以單詞或詞組為單位。要像探照燈一樣進行掃視,而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地去默看。閱讀的時候,重要的是腦海里形成整個句子的信息,而不是某個詞匯的意思。堅持用這樣的閱讀方法就可以提高閱讀速度。速度提高了,就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解題才會更有保障。
其次,閱讀的時候要重視段落首尾句,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中心。任何一位作者都會有自己的寫作意圖,任何一篇文章都會有自己的中心主旨,而能否明晰作者的寫作意圖,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關鍵,也是閱讀水平高低的體現(xiàn)。
一般來說,文章的主旨經(jīng)常會被表述在文章的首尾中,首尾既包括文章的首段尾段,又包括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首尾段和各段之首尾句是最佳切入點,因此大家應格外注意它們。
第三還要學會跳讀,心中有幅想象圖。閱讀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樹木;既要統(tǒng)攬全文,又要主次有別。跳讀(skip)既可用來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來搜尋細節(jié),鎖定被考察信息。
在跳讀時一定不要借用母語翻譯,而要通過邏輯思維把文章前后貫穿起來,理清作者的思路、要表達的意思,使之直觀化、形象化、具體化。
第四,遇到生詞,要勇于和善于猜測詞義。閱讀離不開生詞,但不是所有的生詞都需要查字典。有些詞匯文中會給出了暗示,可以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斷它們的意思;有些其后會緊跟其同位語,直接對其進行解釋說明;有的詞匯只需判定它是某類事物即可,比如人名、地名、某類動植物等等,而無須弄明白其具體意思;有些詞即使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為一兩個詞不認識根本不會對文章理解帶來障礙,不能因之而恐慌,從而影響閱讀。
閱讀理解的問題就好比你爸媽要到學校來找你。怎樣才能找到你呢?他們首先要“定區(qū)間”,即你很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確定文中重點段落、句子):教室、寢室、食堂。然后“細閱讀”:依次到這三個地方找你,分析你可能在哪個屋子哪個位置。然后再“排差異”,把你不在的地方去掉,從而鎖定目標。父母是不是每個地方速度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在去教室、寢室、食堂的路上他們肯定要走得快些——這就是我們閱讀的技巧,在不重要的地方進行略讀或跳讀。
上面說的這些“法寶”,非要自己用心揣摩不可。只有融會貫通,才能成為自己的“經(jīng)驗”,學以致用。而且,一個人要改變舊的、壞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耐心、恒心和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