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口語考試,當然要考核考生的發(fā)音。然而,在托??荚囍?,考生講話的時候,帶一點口音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外語(課程)使用者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自己特定的口音——在《新托??荚嚬俜街改稀犯綆У腃D光盤中,可以找到若干個口語考試的錄音Sample,大抵聽上一遍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得了滿分的考生,都各自有各自的特殊口音,他們的發(fā)音都不夠標準、不夠地道,然而這個事實并未影響他們獲得滿分;這是因為托??荚嚥⒉灰罂忌l(fā)音“標準、地道”,只要求“ highly intelligible”。
音節(jié)讀得不準和讀錯是兩回事兒。比如把“China”讀成“揣拿”、把“twitter”讀成“推特”或“推特爾”這是讀得不夠準,帶有 “Chinglish”的口音,但是把“ China”讀成“吹呢”或者把“twitter”讀成“維特爾”就是徹 底讀錯了。在托??荚囍?,讀得不準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至于夸張到每個音節(jié)都讀得不準。但是讀錯就致命了,因為把單詞讀錯,會造成考官很可能誤解考生話語的含義,而如果讀錯的單詞數(shù)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考官就可能徹底無法考生話語的含義。
重音把握錯誤是更為嚴重、也更為常見的現(xiàn)象。“specific” 這個詞,很多中國學生都讀成/?spes?f?k/,首先是第一個音節(jié)的/?/錯讀為/e/,而更為嚴重的是把原本在第二個音節(jié)的重音給挪到第一個音節(jié)上 去了。很多單詞都有若干個不同詞性的衍生詞,由于音節(jié)數(shù)量發(fā)生了變化,于是重音所在也往往會發(fā)生變化(有時還伴隨著某些音節(jié)中的元音發(fā)生變化),請看 economy、economics、economist、economical這 幾個單詞,它們的重音分別都在哪里呢?
讀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外國人說中文的時候提到“竇娥冤”……她要是把這個詞讀成“dòu é yuán”,我們基本上還是聽得懂的,甚至談不上需要什么猜測(這相當于我們中國人講英語有“口音”她要是把這個詞讀成“ kòu é yuān”,我們也不一定是完全聽不懂,因為根據(jù)后面 的“é yuān”,八九不離十我們還是可以猜得出來她想說的是什么,并且甚至可能寬宏大量地想“唉,這個字我小時候也讀錯過……”但 是如若她說的竟然是“ kòu è yuán” ——任憑我們?nèi)绾?ldquo;智能”也很難一下子弄明白她說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平日里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每學一個單詞,就最好查查詞典,把每個單詞的讀音都搞清楚,包括那些曲折變化和衍生詞的讀音、以及多音節(jié)單詞的重音究竟 在哪里(英文單詞的重音所在就與中文漢字讀音中的聲調(diào)一樣重要)。大多人覺得這個很麻煩,所以不做。結(jié)果沒過多久,就發(fā)展到只有視覺記憶而全無聽覺記憶的 詞匯量積累到根本無法重建的地步,而其后一生都要因此吃虧。
為了使自己有足夠正確的、不至于讓別人完全無法讀懂的語音,自我訓練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跟讀。
另外一個使語流難以理解的因素,也是更重要、更普遍的因素,是不 合理的意群劃分。在自然語流之中,人們使用長短不一的停頓來劃分意群。在講外語的時候,意群劃分不合理,在不恰當之處出現(xiàn)停頓,甚至是很長的停頓(往往是因為突然想不起來該說的詞是什么或者怎 么說了),往往會造成不可修復的(至少是難以修復)的缺陷——對方不僅要耗費很大的力氣,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大多數(shù)人都不怎么樣的“短期記憶力”)才 能夠完全理解那斷斷續(xù)續(xù)的語流。
很多人在自我訓練過程中不太在意意群劃分和停頓位置的原因可能在于,在母語習得過程中,意群的劃分、語流中的停頓,這些都是不知不覺學會的——靠大量的語 言運用(當然還有模仿)“自然而然”習得的;因此人們從未覺得有什么必要在學外語的時候要在這方面進行刻意訓練。但正因為我們沒機會靠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 搞定這事兒,所以只好通過“刻意的自我訓練”來彌補。所以,在練習跟讀(乃至于后來的朗讀)的時候,一定要多花一些額外的時間精力關(guān)注錄音中的意群劃分與 語流中的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