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寫道:像在例如Snapchat這樣的一些應用軟件上,這些經過濾鏡的無以倫比的完美畫面得以普及,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尊心,使人覺得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法達到某種標準,這甚至可能起到觸發(fā)的作用,導致身體的機型性病患(BDD)。BDD在1987年被正式歸類,是一種強迫性專注于某人的外觀缺陷,造成功能性損害,并通常造成反復性整形手術。單詞dysmorphia在希臘語中的字面意思是“bad form 變形”。
其實,在這篇文章中使用到Snapchat dysmorphia并非原創(chuàng)。波士頓的研究者們借鑒了英國整容醫(yī)生TijionEsho的創(chuàng)造詞,Tijion在今年2月警告人們這種病癥,因為他注意到更多的女性要求通過整容手術讓自己看起來像APP中被美顏后的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Snapchat dysmorphia一詞在醫(yī)學界正在引起人們注意,暗示它可能會在主流領域獲得某種拉動。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Snapchat成為固定的搭配,替代“過濾圖像”,其含義是“不健康的”和“不切實際的”。Snapchat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了牛津辭典,例如someone sent a snap或是someone snapped me,但技術平臺并不想要它們的品牌名字帶上暗黑色彩,正如Snapchat dysmorphia一詞中所暗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