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英語課堂實際教學中非虛構類文本素材短缺、教法缺乏等問題,本文分析了小學至高中各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提出了相應的非虛構類讀物選取建議和教學重點,并探討了獨立式、補充式、替換式三種補充讀物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方法,討論在實際教學中選取非虛構類文本和實施教學的思路。
關鍵詞:非虛構類文本;補充素材;主教材融合;國際學校
非虛構類文本(non-fiction)區(qū)別于虛構類文本(fiction),主要用于敘述真實發(fā)生的事件或陳述事實信息。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此類文本都是各年齡段學生獲取大量知識和信息的來源之一。此外,非虛構類文本由于內容豐富、話題多元,也適合教師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看待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對國際學校學生來說,他們在初高中階段經常接觸一些國際課程和考試,而這些課程及考試中往往會出現大量不同種類的非虛構類文本,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較高,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此類文本的教學。
然而,一些教師對教材之外的非虛構類讀物的了解卻很有限,對選取讀物感到無從下手。如何根據學情來選取優(yōu)質、可信的非虛構類讀物?如何將非虛構類文本閱讀與教材教學有機融合?對于這些困擾很多一線教師的問題,筆者希望根據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并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嘗試提出適合中國學生的針對非虛構類的有效文本學習途徑。
非虛構類文本對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肯定和重視。根據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標準,美國學生基本上在二年級完成“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的發(fā)展階段,從三年級開始,教師要將重點放在“通過閱讀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上(張欣亮,2014)。從“學習閱讀”階段開始,學生就要接觸非虛構類文本,了解這類文本的特點和基本閱讀方法,才能在進入“通過閱讀學習”階段后進一步學習如何從中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并提升思維能力。
基于對中國學生認知發(fā)展和英語語言水平的分析,我們認為面向國際學校學生的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教學應該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小學低段(一至三年級)、小學高段(四至六年級)、初中段和高中段(一些學校采用五四學制,本體系也可隨之調整)。
1.小學低段非虛構類文本選取與教學重點
小學低段的學生對外界的感知和了解主要集中在自身和周圍的事物上,對家庭、朋友、飲食、動植物等話題逐漸熟悉。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王薔、陳則航,2016)。此外,大多數學生剛剛開始英語啟蒙,詞匯積累較少,信息的輸入和輸出以聽說為主,需逐漸轉換并適應書面文字。
因此,教師應選取主題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描寫實物或日?;顒?、以插圖為主的非虛構類讀物,讓學生通過豐富而形象的插圖來理解文本含義,如專為初學者編寫的Oxford Reading Tree inFact非虛構類讀本系列(見圖1)。此外,很多分級讀物也將非虛構類閱讀與虛構類閱讀穿插在一起,如《麗聲海豚英語分級讀物》、Step into Reading系列等,教師也可以選取這些讀本進行教學。
受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標準有關二年級學生閱讀發(fā)展階段描述的啟發(fā),筆者認為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可以放在“學習閱讀”上,即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理解閱讀文本。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解碼能力(decoding skills),引導學生認讀高頻詞,了解文本概念(print concepts);帶領學生一起朗讀文本,感受英語的節(jié)奏和韻律。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虛構類文本與非虛構類文本的不同之處,并引導他們通過與自身生活建立關聯(connecting)以及分類(classifying)、比較(comparing)等認知活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小學高段非虛構類文本選取與教學重點
有了前面的基礎,此階段閱讀教學可以進入“通過閱讀學習”的發(fā)展階段,也就是教師要開始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新知識。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全面發(fā)展,他們開始能夠接受并理解一些較為復雜的概念,并能初步進行一些批判性思考。此外,學生對日常生活類主題知識的興趣逐漸減弱,開始關注世界文化、歷史、生物、天文等人文科普知識。而有了前一階段語言方面的積累,他們也能夠適應段落甚至篇章的閱讀。
為了滿足學生需求,筆者建議教師選擇主題與學科知識或概念相關、文字量增加并配以插圖、語言更加復雜的非虛構類讀本,比如橋梁書或初章書?!杜=蜷喿x與探索》(Oxford Read and Discover)系列和《國家地理兒童分級讀物》(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Leveled Readers,見圖2)都是有多個級別的非虛構類讀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水平從中選擇難度適當的讀本進行教學。除了傳統的非虛構類文本之外,還有一種事實信息虛構化的讀物(fictional informational texts)也很適合此階段的學生閱讀,最常見的就是《神奇校車》(The Magic School Bus,見圖3)系列讀物。此類讀物以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將對學科知識的介紹串聯起來,可讀性強,也更能激發(fā)低齡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階段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進一步區(qū)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文本,學習并應用閱讀策略(reading strategies)來理解文本內容,了解非虛構類文本的基礎文本特征(text features),如目錄(table of contents)、地圖(map)、圖表(diagram)等。同時,學生應開始學習如何區(qū)分事實與觀點(facts and opinions)。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作者的觀點是否有道理等思考活動,為后續(xù)高階思維能力(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的培養(yǎng)打好基礎。
教師在選取讀物和設計教學內容之前,可以先通過投票或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學生意見,了解他們的閱讀興趣,再制訂教學計劃。具體的讀物選取和教學重點內容可參考上文,這里不再舉例說明。
2. 補充式教學
補充式教學指教師選取與主教材單元主題相契合、難度適當的讀物,即在教材原有內容之外進行拓展教學。在補充式教學中,教師前期需要對非虛構類讀物有充分了解,再選擇與主教材單元主題相匹配的素材,準備工作較為繁重。而且,考慮到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宜選取過長的文本,要盡量保證學生能夠完全消化文本內容。補充讀物的主題通常要比教材主題更為深入,可以是抓取原來大主題的一個點展開介紹或討論,或者介紹原主題所屬的更大范疇的概念,還可以是提出另一種觀點,將這種觀點與教材上的觀點進行對比。
例如,《劍橋少兒英語Kids Box》Level 4教材的第七單元主題為“動物園的動物”,介紹了一些在動物園中常見的動物及它們的特性,如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不是大象而是藍鯨,速度最快的動物是一種鳥等。在認識了這些動物的名稱和簡單特性之后,學生可以進一步閱讀Oxford Reading Tree inFact系列中的Perfect Pets繪本(見圖7),學習人類養(yǎng)育的寵物及其特點,并討論它們與動物園中的動物有什么區(qū)別;或閱讀此系列中的Our Class Tiger繪本(見圖8),了解一群與自己同齡的孩子認養(yǎng)一只幼年蘇門答臘虎的真實經歷,學習基礎的動物保護知識,并從另一角度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系。通過閱讀這些非虛構類讀物,學生也會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動物主題的理解。
3. 替換式教學
更為簡化而直接的一種方式是教師選取與主教材單元主題相契合、難度適當的讀物,替換掉教材中原有素材,直接用補充讀物實現教材教學目標。為了保證主教材教學目標的實現,補充讀物的語言知識、文化導向,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等方面都要與主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讀物選取的難度也相應增加。教師也可以選擇多個語篇,采用拼圖式閱讀教學(jigsaw reading)等更靈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題為“城市生活”,討論了一些城市中常見的場所,如電影院、服飾店等,涉及的詞匯非?;A。如果學生英語功底較好,本單元內容就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用Global Cities這篇文章(見圖9)來替換教材中部分任務,讓學生學習如何用生動形象的圖表形式從商業(yè)、人口、傳媒、娛樂、政治等方面衡量城市發(fā)展,然后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文章,從這些方面對自己所在的城市進行分析并用生活實例進行說明,使本單元中有關城市的討論變得更有實際意義。
教材文本閱讀教學的一個難點是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跳出開展機械應試訓練的誤區(qū),選取教材之外的、多種不同類型的非虛構類讀物,有效擺脫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激發(fā)的困境。對于各學段非虛構類文本的選取與教學,教師除了要衡量讀物的主題、語言難度以及與主教材的適配性之外,還要注意如何利用讀物特色,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非虛構類文本的促學效用,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英文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Grabe, W. 2009.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innel, G. S. & Fountas, I. C. 2011. The Continuum of Literacy Learning, Grades PreK-8: A Guide to Teaching(Second edition)[M]. Portsmouth: Heineman.
陳則航. 2016. 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胡佳慧. 2020. Non-fiction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 小學教學研究, (1): 75—79
劉玉平. 2014. 淺析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及相關教育[J]. 科技咨詢(科技·管理), (6): 153
斯坦伯格. 2015. 青少年心理學[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王薔, 陳則航. 2016.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張欣亮. 2014. 從PISA測試透視美國信息文本閱讀課程標準[J].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15): 138—145
徐雨薇,北京王府學校教師、睿博格教研組成員。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非虛構類文本選取與教學實施路徑探究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