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賓夕法尼亞殖民地,還得從英國的宗教改革說起。
16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后,在英國東南各郡出現(xiàn)了一個小的新教派別——教友會,一般人又稱之為貴格會,因為它的信徒都成為Quakers。
貴格會主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講究信仰自由,注重勤儉持家,反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階級壓迫。由于這些主張,該教會被國教斥為異端,受到迫害。為了生存下去,并且尋找一個宗教自由的地方,這些無處落腳的教徒來到北美。但即便在這里,他們還是受到了壓迫,于是不得不轉移陣地。
終于,1681年,教會領袖兼實業(yè)家威廉·佩恩實現(xiàn)了該教的信仰:找到一塊可以實現(xiàn)自己宗教信仰的殖民地。
威廉·佩恩的父親是英國的海軍上將,這位父親憑借著和英國國王的關系,終于為兒子弄到一份特許狀。
1682年,威廉·佩恩帶著特許狀來到北美,在馬里蘭的北面、紐約的南面,他發(fā)現(xiàn)了一片一望無際的林海,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佩恩不禁感嘆道:“Sylvania!”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好大的一片森林”,從此這塊殖民地就被稱為賓夕法尼亞。
當然,威廉·佩恩并不是這塊殖民地最早的主人,拋開印第安人不說,1643年,瑞典人已經(jīng)在這里定居。到了1655年,德國人也來到這片地方,趕走了瑞典人。佩恩來到這里后,又趕走了德國人,從此定居在此。
當時,英國人比較明智的地方是每到一個殖民地首先要通過一系列的法令,不管有多少移民,這道程序是少不了的。佩恩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后,召集眾人通過了《政府框架》和《四十法令》,并在1683年召開殖民地議會。之后,佩恩將這里交給自己五個朋友管理,自己則回到英國享福。
佩恩雖然走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筆制度財富,足以讓殖民地撐起來。賓夕法尼亞的人口增長很快,1685年的時候,已經(jīng)有8000人了。1689年的時候,各項政治制度已經(jīng)完善,一批出類拔萃的人士掌握了殖民地的實權。
佩恩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是1699年,當他踏上這片自己曾經(jīng)營的土地時,大吃一驚,這地方的人口最集中的城市費城甚至比紐約還要大。當然,佩恩來到這地方不光是為了旅游,出于當?shù)厝嗣竦膲毫?,佩恩不得不和他們簽訂新的《政府框架》,給予殖民地人民更多的自治權力。
這個法令一簽訂,賓夕法尼亞人民皆大歡喜。在這個法令50周年的紀念日,費城人民專門鑄造了一口名為“自由鐘”的大鐘來紀念。
1776年,這口大鐘敲響,標志著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獨立。
獨立戰(zhàn)爭后,賓夕法尼亞成為美國第二個州,州別名叫“基石之州”,州府設在哈里斯堡,最大的城市是費城。1790~1800年,費城曾一度成為美國的首都。賓夕法尼亞的州歌是《賓夕法尼亞》,州花是美國山桂,州鳥是松雞,州樹是鐵杉,州箴言是“道德、自由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