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平凡與偉大
【原文】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現(xiàn)代漢語】
江河大海能成為眾多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才能成為許多河流歸往的地方。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統(tǒng)治人民,必須用言詞對人民表示謙下;想要領(lǐng)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因此,圣人處于人民之上而人民不感到有負擔;處于人民之前而人民不感到有災害。因此天下人民樂于推戴他而不厭棄。正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才沒有人能夠與他爭。
【譯文】
That whereby the rivers and seas are able to receive the homage and tribute of all the valley streams, is their skill in being lower than they;--it is thus that they are the kings of them all. So it is that the sage (ruler), wishing to be above men, puts himself by his words below them, and, wishing to be before them, places his person behind them.
In this way though he has his place above them, men do not feel his weight, nor though he has his place before them, do they feel it an injury to them.
Therefore all in the world delight to exalt him and do not weary of him. Because he does not strive, no one finds it possible to strive with him.
【備注】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是因為江海處下而不與百谷爭高,因此成為百谷之王。
這是以江海比作圣人。圣人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姓之王,是因為圣人具有謙下而不與百姓爭權(quán)奪利的高尚品德。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所以,要想成為人民所愛戴、敬仰的人,就必須心里裝著人民,敢為處于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說真話;要想處身于人民的前面,成為領(lǐng)袖人物,就必須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正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人自然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圣人。因此,圣人處于社會的上層,成為統(tǒng)治者而人民不感到沉重,處于人民的前面而不被人傷害。所以,天下人民都樂于推選圣人作為領(lǐng)袖而不感到厭煩。
這里,“以言下之”、“以身后之”是“天下樂推而不厭”的前提條件。“以言下之”是言,“以身后之”是行,只有言行一致,人民才會“樂推而不厭”。
“天下樂推而不厭”,是老子徹底的民主思想,理想的統(tǒng)治者是由人民推舉產(chǎn)生的,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力來源于人民。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圣人的權(quán)力不是憑借搞陰謀詭計得來的,也不是世襲繼承來的,更不是獨裁者“培養(yǎng)”和“選拔”的接班人,而是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信任的結(jié)果。如果不能獲取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任何人都不可能和圣人爭奪權(quán)力。在有道的社會里,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力是扎根于人民的。那些為了個人名利而爭權(quán)的人,人民決不會把權(quán)力授予他們。不爭名利而爭得民心,即是“不爭之爭”。“不爭之爭”,是爭名爭利者永遠不可戰(zhàn)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