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翻譯標準中,還有魯迅的“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方面,一當然是其易解,二則保存著原作的豐姿”。“原作的豐姿”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可以簡單解釋為:“原作怎么樣,譯作也應(yīng)怎么樣。”傅雷的“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錢鐘書的“化境”(sublimation),即“出神入化”,都是翻譯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他們的標準,也主要是針對文學(xué)翻譯而言的,是翻譯的高標準。
西方的翻譯標準,最常引用的是18世紀應(yīng)該愛丁堡大學(xué)教授、翻譯理論家泰特勒(Alexander F. Tyler)在“翻譯原理簡論”一文中提出的三條翻譯基本原理:
1、 譯文應(yīng)該完成傳達原文的意思。(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譯文的風(fēng)格和筆調(diào)應(yīng)與原文的一致。(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譯文應(yīng)像原文一樣流暢。(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泰特勒將上述三條原理按其重要性排列。第1條和第2條反映思想、風(fēng)格及筆調(diào)的信,第3條反映表達的信。對第3條,泰特勒的闡述相當精辟,他說:‘譯者愈是研究怎樣精確地模仿,他的臨摹本就愈不會反映原作的流暢性和精神。那么,譯者怎樣實現(xiàn)這種流暢性和精神的困難結(jié)合呢?用一個大膽的說法來說吧,他必須取得作者的靈魂,讓它通過自己的器官說話。’(張今:《文學(xué)翻譯原理》,219頁)也就是說,譯者一定要牢牢抓住原作的神,用地道的譯語表達出來,而不能機械地模仿。譯語要地道,但傳達的必須是原作的神。譯文要忠于作者的靈魂。信也是翻譯的靈魂。”(轉(zhuǎn)引自陳宏薇,1996:24)
泰特勒的三條原理與嚴復(fù)的三字方針是多么相似!
西方最流行的標準是等值(equivalent value)、等效(equivalent effect)、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雖然贊同者一再聲明對等并不是同一(identity),都明白翻譯的局限性,都主張獲得最大限度的對等值而將信息的損失減到最小,但這些標準仍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對。反對者認為某些語言與文化差異形成的翻譯障礙是不可逾越的,“等效”或“等值”都是幻想。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江門市升平路1-18號英語學(xué)習(xí)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