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論文題目:通過英語刊物的有效閱讀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率
摘要: 在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五大技能“聽”、“說”、“讀”、“寫”、“譯”中, “寫”是檢測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窗口”.因此,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诖?, 筆者在其近十年的英語教學的摸索實踐中, 不斷實現(xiàn)在教材上的大膽拓展, 提倡進行英語課外刊物自主閱讀, 并對學生進行策略性的閱讀指導, 如梯度式的批判性閱讀, 有效靈活地運用各種寫作教學策略, 鼓勵課堂過程性寫作, 實現(xiàn)學生課堂的“反客為主”, 從而提高寫作課堂教學質量, 成效頗為顯著。
關鍵詞: 自主性閱讀; 梯度式的批判性閱讀; 創(chuàng)生教學; 課堂過程寫作。
“寫”是檢測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窗口”.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新課標》也明確把“寫”納入到英語語言教學的目標中, 要求學生通過高中教學, 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 能夠清晰地敘述或表達觀點和態(tài)度[1].雖然, 在新課標改革的推進下, 英語寫作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但似乎更多是圍繞著“預設式寫作教學模式”[2]進行一些改進, 即教師根據(jù)高考的考試要求, 事先安排好寫作課題、提出要求并限時完成, 再給予評價和修改。在英語教學預設的模式下, 學生較于之前在寫作上有了相對明確的方向, 但也出現(xiàn)了刻意的“生搬硬套”, 造就了現(xiàn)在
高考英語作文中一大部分的“公式化文章”, 這在很大程度上挖苦并諷刺了新課標所提出的英語教學目標, 也抑制、甚至“扼殺”了學生英語語言思維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
為扭轉這一局面, 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教學改革, 如從教學內容上拓展課外刊物閱讀, 并進行“梯度式的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上從“預設教學”轉變成“創(chuàng)生教學”[2];教學主體由教師“禪位”給學生等舉措, 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讀寫一體式”教學, 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一、大膽突破教學內容,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英語刊物的“自主性閱讀”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這是中文寫作的真實寫照。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 語文素養(yǎng)高的孩子通常喜愛閱讀。著名主持人董卿說過:“不管你讀什么書, 只要開始閱讀總是好的;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一種和吃飯穿衣一樣的習慣, 這樣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因此, 學習第二語言英語時更需要通過后天努力以彌補“先天”缺失。
需要注意的是, “后天努力”與興趣有著密切聯(lián)系, 正如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在應惠蘭和徐慧芳老師合力進行的一個調查中顯示, 58.4%的學生認為影響他們閱讀興趣的最大因素是閱讀材料本身;82.3%的學生認為, 現(xiàn)有的教學閱讀材料枯燥乏味。
為解決這一現(xiàn)狀, 教師首先需要大膽突破當下的教材束縛。在教育部組編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1]中早已提出:“學生應該通過圖書館, 互聯(lián)網(wǎng), 報紙, 雜志, 廣播或電視等多渠道資源查找并閱讀所需資料”.北京大學王薔教授也強調利用課外學習資源, 特別是報刊、圖書館或網(wǎng)絡等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性[4].因此, 面對當下教材的“畫地為牢”, 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合法越獄”, 并進行教學上的“野外求生”---課外刊物自主性閱讀。
刊物閱讀是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英語的最實用、最簡潔、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由于英語刊物囊括了近期時事熱點、娛樂八卦等新鮮事物, 并佐以圖文。這些特征能夠引起人們愉悅的情感和注意力, 進而激發(fā)自主閱讀的動力。因此, 刊物也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最好教材。
二、實現(xiàn)英語刊物的梯度式、批判性閱讀,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進入英語世界、感受英語的文化。
教師可以進行刊物板塊劃分, 強化梯度教學。孔子云:“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這也適用于教育理念。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 因材施教, 揚學生之長, 避其所短, 這是現(xiàn)代成功教學的重要度量衡。然而, “因材施教”之所以不易實行, 窮其根本是由于當前我國教育資源暫時無法落實完備。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老師需要面對30人以上的大班級, 難以做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解決每個學生的不同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 現(xiàn)在的刊物會根據(jù)不同的難度與領域劃分篇目。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挑戰(zhàn)難度大的板塊, 能力弱者可以從基礎板塊起步, 并根據(jù)后繼的提升進階到下一難度的板塊。此外, 教師需能夠合理分配小組, 使學生容易做到自主定位、分工合作。這一做法比教師單方面布置作業(yè)更為合理, 且易于提高教學效果。因此, 梯度教學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科學教學方法。
雖然梯度式閱讀能夠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 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 但是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 需要與批判性閱讀相結合。批判性閱讀的核心在于, 要求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 能夠通過預測、分析、質疑、推斷、總結, 批判等批判性思維, 深刻理解閱讀材料[6].通過對閱讀材料的分析與提問, 能夠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 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 使學生不僅在閱讀的樂趣中掌握技巧, 還能培養(yǎng)其成為一個閱讀“鑒賞家”.這需要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 指導學生主動從作者的角度, 揣測作者的內在心理活動, 接納和理解作者的觀點;并通過積極的假設、探尋主題, 最終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 學生最終能夠理解作者觀點, 欣賞文章內涵, 知識得到升華的同時, 語言的應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如模仿文章進行一些簡單語句的仿寫等。
三、升華刊物閱讀的實效性, 助練各種寫作技巧。
寫作與閱讀密不可分。寫作需要大量閱讀來積累素材、豐盈內容;而有效閱讀需要寫作來記錄點滴, 長存記憶, 它是檢測有效閱讀的一個重要輸出形式。因此, 在鼓勵學生們進行有效閱讀的過程中, 要指導學生在廣而精的課外刊物里攝取精華, 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3].
首先, 鼓勵學生課前進行優(yōu)美詞句的摘抄, 課堂上倡導學生上臺扮演“小老師”, 分享自己在刊物閱讀中遇到的難詞 (尤其是字典中無法查閱到的) 及最初的理解, 感受刊物英語語言的精確、精美、精簡。一般來說, 課外刊物的語言較為精煉, 題材范圍較廣。在閱讀過程中, 學生可以學習到各種題材的表達方式, 不斷在閱讀中強化語法、語句的表達。這種直觀的語言感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 并使其慢慢擺脫傳統(tǒng)中文寫作思維的干擾, 形成英語的表達思維, 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明顯成效。這一做法既能有效指導學生課外有目的“越讀”, 也能及時答疑解惑, 正確感受英語語言文化。
其次, 指導學生靈活應用多種寫作策略, 如頭腦風暴、小組合作、討論互補、分類寫作 (可嘗試一個主題, 多種文體) , 或借用報紙內容進行課堂演講, 亦或是當堂小組內互問互答等競技性活動。這種課堂博弈可促進知識內容的消化, 減少因教師單方面?zhèn)魇谥R而產(chǎn)生的無力感。為更好地達到上述課堂效果, 借用刊物閱讀是教師可以選擇的方法之一。學生參與刊物閱讀講解往往能發(fā)掘更多的知識點。此外, 在教學中, 應將學生作為一切學習活動的主體, 刊物的話題性及由此引發(fā)的頻繁交流利于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因此, 以老師為客體、學生為主體這種“反客為主”的教學模式是展開有效教學課程的重要舉措。
再次, 指導課堂寫作創(chuàng)生, 鼓勵過程寫作。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側重于根據(jù)高考的趨勢, 來預設寫作主題, 安排學生在課外作業(yè)時間進行“依葫蘆畫瓢式”的寫作。這造成了英語寫作上的“千人一面”的負面效果。因此, 要進行有效的英語寫作教學, 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進行課堂寫作創(chuàng)生, 鼓勵過程寫作勢在必行。教師可以在與生活貼近的課外刊物閱讀教學過程中, 根據(jù)學生喜好和時事熱點, 創(chuàng)設不同的課堂教學情境, 進行挖掘、反饋、重組不同情境背后的各種信息, 并根據(jù)學生的寫作特點, 指導過程寫作[7].以《21世紀報》高二版 (2016年第34期) 中的“BikeShare”為例, 教師可以由此設計一些情景交際的題材, 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的故事。學生把寫作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能夠更容易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也符合當下
高考作文的側重題材---書信體的要求。
過程寫作關注的是學生寫作的過程而不是寫作的結果[5].教師應通過課堂上各式的寫作教學策略指導, 實現(xiàn)師生互動, 學生能夠主動決定作文的構思、初稿、修改和審批自主, 而老師只參與到批改和定稿環(huán)節(jié), 幫助學生規(guī)范寫作行為, 優(yōu)化寫作方法。
四、結語。
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質量, 關鍵在于掌握有效閱讀和過程寫作的內在聯(lián)系。需要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 讓他們學會自主拓展課外刊物閱讀, 在教師的點撥下, 能納取“策略性閱讀”的意見, 做好知識的積累, 并在課堂上的各類情境下, 進行過程寫作的實戰(zhàn)演練, 從時效性和實效性上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2003試用稿) [S].2003:11.
[2]李華。教學生成視角的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2009, (7) :53.
[3]涂中慶。運用英語報刊提高英語閱讀能力[J].山東高等電力學校學報, 2011, (3) .
[4]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15.
[5]吳艷東。過程寫作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探討[J].中學生英語 (高三版) , 2014, (5) .
[6]徐玉茹。論評判性閱讀中思維訓練的有效性--以三節(jié)同課異構課的教學設計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 (中學篇) , 2015, (12) :7-13.
[7]趙海霞。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中國人, 2015, (9) .
范文二
論文題目:淺析高中英語教學中倡導“少教多學”的現(xiàn)實意義
摘要:在教育教學的新形勢下, 對課堂教學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教給學生, 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真正地做好課堂的引導者, 以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要想真正地達到這種效果, 課堂中就要倡導“少教多學”的理念, 這種理念的實施在實際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 倡導自主學習; 運用媒體教學; 運用恰當評價。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
傳統(tǒng)課堂教學語境下, 教師是課堂教學信息的唯一來源者和控制者, 是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的絕對權威, 而學生只是課堂教學中知識的被動學習者和接受者, 教師不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他們對學習的差異性需求, 教師只需要運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可以達到教學目標, 即將教師自身所能掌握的知識一股腦地傳授給學生, 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靈動性。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經(jīng)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所以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可教的。所以教師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教學”.因此, 教師必須考慮采用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來盡量滿足來自不同的地方, 具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的這群學生的學習需求, 以實現(xiàn)新課標中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目標,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少教多學”的本質要求教師要進行“精教多學”, 即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多教”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學”, 實現(xiàn)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課堂學習。這主要表現(xiàn)在:
?。ㄒ唬?教師會重新組合教學內容。教師對教學的內容會做適當切分, 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重構, 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換句話說, 教師會在同一張教學案中設置不同難度系數(shù)的題目。
?。ǘ?教師會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施。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線性單兵作戰(zhàn), 而“少教多學”則提倡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 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 只是起著引導者的作用。
二、恰當運用媒體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在信息發(fā)達的時代, 英語教學不再是簡單的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能解決的了, 這些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對于英語學科而言, 它有自己的特點, 尤其是高中英語, 學生必須積累大量的詞匯量, 不但能正確流暢的書寫, 還要能口齒伶俐的進行語言表達。這樣, 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拓展學生的視野, 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 進行詞語積累和語言表達的方法指導和訓練, 教師倡導的“少教多學”的課堂模式也恰好符合學生的要求,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的進行多學, 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在逐步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過程中, 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 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氛圍, 使學生能感到真實的存在于情景中, 他們更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些以英語作為主要交流語言的視頻或片段, 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讓學生感知用英語順暢與人交流的自豪感, 教師要適時的鼓勵學生, 英語的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用來交流的, 要引導學生重視英語的語言交流。當學生的思想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后, 教師再行之有效的具體指導方法, 學生可能會大大提高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 借助媒體教學是學生對英語的運用感到震撼, 為了他們求知的欲望, 他們會竭盡全力的學習的。再者, 運用媒體教學的好處是, 可以將教師解放出來, 網(wǎng)絡信息非常豐富, 教師可以精心挑選, 取其精華, 用于課堂, 使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概念性的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利用媒體教學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多彩的氛圍, 即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 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情景, 又直觀形象地解決了抽象的問題, 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 課堂中運用媒體教學, 是真真的對“少教多學”模式的最好體現(xiàn)。
三、恰當?shù)剡M行課堂評價促進個性發(fā)展。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不錯, 課堂中學生對于教師的言語評價是十分在意的。教師恰當?shù)谋頁P、鼓勵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提倡的“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 教師更應該完善對學生的評價, 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時要盡量多元化, 讓學生感到新意, 主要是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否則教師千篇一律的評價, 不但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里和其他人都是一樣的, 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而后他的表現(xiàn)可能會趨向于消極態(tài)度。所以教師的評價更應因人而異。另外, 為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積極參與, 教師的評價要盡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進行恰當?shù)囊龑В?而不是遇到教師不滿意的答案, 就“一棍子打死”, 這樣也會大大的制約學生的發(fā)展。所以, 教師課堂中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評價得恰當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也會更有效地推動課堂教學的進行, 對完成教學任務, 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效的。
總之, 英語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 還要培育他們該如何做人, 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 就要求教師倡導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把課堂的主陣地真正的教給學生, 對學生有效地進行指導, 在教師的“少教多學”的理念的指導下, 使學生采用有效的、合理可行的方法進行學習, 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深入地挖掘文本, 以達到英語課堂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以便更好地塑造學生, 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