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政治詞語需謹慎處理外,在翻譯一些特殊新聞中的普通詞語時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它們往往是該領域的專有名詞,具有特定的含義。例如:“莊家”一詞如果出現(xiàn)在證券新聞中,就并非賭博中的“莊家”(banker),而是指通過操作股價來獲取巨額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可譯為market manipulator或者arch-manipulator;科技新聞中提到的“濕沙”不可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潮濕的沙子”(wet sand),而是指“含自由水的型沙”,其對應的英文術語為“green sand”;“首發(fā)”在體育新聞中指的是“比賽開始時就上場”(be in the starting line),而在證券報道中是指“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狙擊”一詞在軍事報道中譯作snipe,而在經濟新聞中應譯作attack speculatively。要想準確地理解和表達這類專業(yè)術語,譯者就應該注重百科知識的積累,爭取成為一個“雜家”,要勤查勤問,必要的時候還應想原文作者以及有關方面的專家請教。
如果漢語新聞中出現(xiàn)的某些詞語原本就是根據英語翻譯過來的,譯者還需找出該詞在英語中原始的表達方式,對其進行回譯。例如:“大麗菊”不可音譯為Dali chrysanthemum,而應回譯為dahlia;“沙丁魚”不是Shading fish,而是sardines;“三K黨”并非3K Party,而是Ku Klux Klan;“奔馳錦標賽”(一項國際高爾夫球賽事)不能想當然地譯作Benz Championship,而是Mercedes Championship;“多普勒雷達”是以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命名的,應譯為Doppler radar而非Duopule radar。譯者在處理這類詞語時,應該少一分僥幸心理,多一些認真慎重的精神,如此方可確保譯文信息準確無誤。